有关高中生周记三篇
时间过得真快,一周又过去了,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,是时候仔细地写一篇周记了。快来参考周记是怎么写的吧,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周记3篇,欢迎阅读,希望大家能够喜欢。
古今中外,历朝历代,人们有一个共性,那就是“混”。人们活在世上,“混”吃、“混”喝、“混”工作、“混”家庭,于是这个世界上就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流派——混混。
皇帝是大混混,官僚是小混混,百姓是业余混混。
但清官、有识之士和贪婪的官员的区别在于:清官和有识之士既混也干事,而贪婪的官员只混不干事。
一个朝代犹如一个大公司,如果整个朝代的人都是只混不干实事,那么整个公司就垮了。
这便是我不喜欢陶渊明的原因。
陶渊明混得悠闲,混得自在,还给自己的混起了个雅号“退隐”。在他的《归去来兮辞》中,我们可以看到他有妻儿,家中没有多少余粮,为生活所迫才出去做官,可一不如意就玩起退隐,这是很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啊。他可以整天看云起云落,整天悠然见南山,他可以避世,但他的妻儿不可以啊。放在今天社会,他不用说退隐半生,即便退隐半年,就能落伍于时代,就会与世界脱轨。陶渊明适应不了那个动荡的社会,第一想到的就是逃避,还堂而皇之地标榜这是他的本性,这未免有些做作。
就如我开头说的,混大家都会,但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干的,若全社会的人都追随陶渊明去探寻桃花源了,那工作谁干?社会又怎谈得上进步?
“混”是社会的消极形态,“干”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。
可是自古才人多清高,他们总觉得社会污浊不堪,自己不能与社会同流合污,于是一方面追求质朴自然,一方面还要酌好酒,吃佳肴,然而好酒佳肴何处有?还不是有人干出来的!
遇到点挫折、遭遇次贬官就萌生退意,就感到生不如死,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如此之弱,也难免有人慨叹“文人成事不足,败事有余”了。
如果我能穿越回古代,见到陶渊明这种动不动就退隐的人,我会递上一杯酒,大吼:“怕什么,大不了从头再来!”
那么,一个人应该如何过好自己的一生?
我以为,既不能像朱熹说的那样“存天理,去人欲”,又不能像陶渊明那样做隐居爱好者。
明朝初年有一位姚姓人士,出家做了道士,但一直想着有朝一日能实现自己的抱负。于是他加入了朱棣的造反队伍,成了参谋,并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后来朱棣做了皇帝,封其为高官,可他毫不声张,仍是穿着一身道士服,一生享受着高官厚禄,无疾而终。
他的名字叫“姚仁远”,他的事迹和智慧,被后人传颂,是我认为“混”和“干”的完美结合体。所谓“小隐隐于林,中隐隐于市,大隐隐于朝”,莫过于此吧。
说到这里,我要提醒陶渊明先生,如果你生于现代,那这日子可不是那么好混的啊!
古往今来不管是我们的祖先、朋友、或是亲人,都躲不过因嫉妒带来的不必要的“灾难”。
莎士比亚曾说过“嫉妒是一个绿眼的妖魔,谁做了它的牺牲品,就要受它的玩弄。” 是的,嫉妒确实是个妖魔,人们都知道。
《三国演义》里,曹操手下有位主薄杨修,聪明过人,每每猜破曹操的心计,曹操虽然外表上称赞它,心里非常忌恨。有一次,汉中失利,曹操借口传口令的事,以惑乱军心的罪名,把杨修杀啦,才去掉一块心病。就是因为曹操的“嫉妒心”他失去了一个不可缺得的人才。
随着社会的进步,人们的竞争心越来越强啦。平时形影不离的朋友之间,考试的成绩一出来,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——“心理较量的世界”。
走出了校园,参加工作。比你优秀的人会引起你的嫉妒。种种的嫉妒会让你变成另外一个人……
你不嫉妒他人,他人也会嫉妒你。
嫉妒来嫉妒去,这样的生活不是很累吗?人的心理或行为偶尔是非理性的,但是你试着埋头专注自己的事业,胸中装着全人类,后者以天下为己任,会由衷地为他人的成功与幸福而欣喜的。
从遥远的乡下来到我家,她脑后盘着一个发髻,身穿一件沾满了尘土的蓝布衣,脚踏一双洗的发白的黑布鞋。这位奶奶当然不是我的亲奶奶,她是在我爷爷去世后,我的奶奶请她来我家帮忙干活的。由于这位奶奶人好心善,我爸爸是她带大的',所以我爸爸也尊称她为“妈妈”。也许因为她不是爸爸的亲妈妈,与我并无血缘关系,所以我不屑也不愿理睬“土”气十足的她。爸爸妈妈却对她极为敬重,要她在我们家安心养老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时节已进入了深秋。那天天气骤冷,还下起了蒙蒙雨,天阴沉沉的,空气里透着一股刺骨的寒意,坐在教室里的我冷得直打颤。这时,一位同学跑来告诉我,一位老婆婆为我送伞来了。我的心陡然一沉,悄悄地奔出了教室。
我曾经委婉地对她说过,没事就别来学校,我害怕她的那般装束会引来这些城里孩子无端的哄笑和蔑视的目光。一想到那令人尴尬的情景,我顿感不寒而栗。全身不自在的奶奶正站在一堵墙前,她的身影就像干枯的小树在风中摇曳,阵阵干咳的声音不时从狭长的走廊传入我的耳际。我硬着头皮迎了上去。
奶奶一瞧见我,两眼一亮,原来盈满焦急之情的脸,立刻荡起了笑意,“孩子,天冷了,我怕你着凉,给你拿来了伞和衣服。”说着便把伞和深藏在怀里的衣服送给我。“好了,快上课了,我该回教室了,你也快回去吧!”我说。
“嗯……”奶奶的声音有点涩,一阵风吹过,她裹了裹上衣,孱弱的身躯在风中颤抖。
“孩子,先把衣服添上,别感冒了,还有……”。
“别啰嗦了,我知道了!”我嗔怪着。
她一时愣了,她万万没料到满腔的热情却迎来了一张冷若冰霜的脸,说话间,我忽然发现她额前的头发是散乱的,而且还滴着水,身后的衣裳已被雨水打湿了,紧贴着背,我霎时明白,其实她比我还要冷……
那蜡黄的脸掠过的一丝失望和感伤更是深深地震撼着我,使我不知所措……我意识到,她这么大年纪,大半辈子的劳苦,大半辈子的沧桑,如今竟连对孙女的关怀也不被理解和接受,这确是多么痛苦的一件事啊!
曾听爸爸说,当年因为爷爷早逝,奶奶便请她来打点一切。她也是早年丧父,无儿无女,便任劳任怨地为我们家干了一辈子活。养鸡、养鸭、种地、照顾孩子,她无所不通,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条,以致我们的家由原来的拮据到后来竟逐渐宽裕。她,就像一只蚕,为我们家吐着绵绵的丝;更像一盏灯,默默地放射出全部的光芒,直到老得不能拿起一样活。
现在,她又把那伟大的爱延续到我身上,而我那苍白的虚荣心却使我看不见她对我的爱。我抚摸着怀里仍带着余温的衣服,一股揪心的愧疚袭上心头,鼻子一酸,双眼不由得模糊了……
泪眼朦胧中,奶奶已默默地走进了雨中。秋风飒飒,掀动着她的散发,阵阵咳嗽声,回荡在茫茫的雨里……秋雨就如绢丝一般,又轻又细,无声无息,那么滋润,那么温柔。深深地愧疚,再一次使我的泪水涌出,扑簌簌地滴落下来。
文档为doc格式